本文旨在详细分析和说明网络安全技术的几个关键领域: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加密与解密、入侵检测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1.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1)网络安全屏障: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降低风险,显著提升内部网络的安全性。{(1)网络安全的屏障防火墙可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减低风险,极大地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只有经过授权的应用协议能够穿越防火墙,保障了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防火墙能够封锁如不安全的NFS协议等脆弱的协议,阻止攻击者利用这些协议攻击内部网络。同时,防火墙还能够防御基于路由的攻击,例如IP选项中的源路由攻击和ICMP重定向路径,能够拒绝所有这些类型的攻击报文,并将相关情况通知防火墙管理员。

(2)强化网络安全策略: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可以集中管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和身份认证等。与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到各个主机上相比,集中式安全管理更为经济。例如,网络访问时使用的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他身份认证系统可以集中在防火墙上,而不是分散在各个主机上。

(3)监控审计网络存取:由于所有访问都必须经过防火墙,防火墙能够制作完整的日志记录,并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在出现可疑行为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收集网络的使用和误用情况对于了解防火墙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进行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至关重要。

(4)防止内部信息外泄:防火墙通过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实现重点网段的隔离,限制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访问,从而保护内部敏感数据的安全。隐私保护也是内部网络的重要问题。防火墙可以隐藏透露内部细节的服务,如Finger和DNS,防止外部攻击者通过这些服务获取内部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漏洞不被暴露。

2. 加密与解密的基本概念

要传递的确切消息被称为明文;加密后的消息则是密文。在这个过程中,密钥是参与变换的参数;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分别是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的一组数学变换。

3. 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

入侵检测技术(IDS)可以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它包括对系统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行为的识别,是为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也是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4.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5.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层面来看,网络安全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以往人们主要关注系统与网络基础层面的防护问题,而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安全防护已经从底层或简单数据层面上升到了应用层面,深入到业务行为的相关性和信息内容的语义范畴。越来越多的安全技术已经与应用相结合。

在防火墙技术发展方面,混合攻击肆虐的时代要求防火墙不仅要具备单一的安全功能,更要具备多种安全功能,基于应用协议层防御、低误报率检测、高可靠高性能平台和统一组件化管理的技术将得到更多体现。UTM(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统一威胁管理)技术将多种安全功能集成到单一设备中,提高了效率和性能。

网络安全技术正朝着更加综合、应用层面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和业务需求。